编者按: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
央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记者董楠)准备买新车时,如果销售告知你两种付款方式:一是首付7万元、月供3000元,总价19万元;二是全款20万元。你会选哪一种?
金女士(化名)选了前者,却很快反悔。
7月中旬,金女士在安徽一家凯迪拉克4S店选购CT5城市运动版时,销售称厂家金融贷款比全款优惠,裸车价能再降 2万多元至19.37万元,落地23.2万元。于是她交了1万元定金,计划以“首付7万元+贷款15万元、两年半后一次性还清”的方式购车。
但金女士回家后仔细一算发现,她选的这种付款方式,相比于全款购车“套路”颇多,还可能面临诸多不可控风险。
央广网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金女士所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这种购车方式是4S 店常用的“高息高返”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利息较高,对汽车、金融市场均有不利影响,今年1月起全国多地银行已陆续叫停。但是,部分城市的凯迪拉克4S店仍在依靠“高息高返”进行销售。
多地凯迪拉克经销商仍在推行“高息高返”
金女士告诉记者,签合同时销售没说清还款方式,只说利率4.2%,“我一直以为是等本等息(将本金和利息平均分摊到每月的还款方式)。”金女士称销售未解释贷款模式及具体还款方式,她展示的合同也未标注分期还款具体方式,仅写“落地价 22 万元(不含利息)”。
(金女士提供的销售合同截图)
回家后,金女士按“首付7万元、月供3224元”计算,发现最终利率远高于4.2%。与销售沟通后,对方称其计算有误,按厂家金融试算表,利率已达到4.8%,两年半利息3.15万元,如果两年半时没有提前还款,剩余利息还有1.19万元。并且,厂家承诺的2.2万元贴息是从总价中减掉,而非在利息中扣除。
金女士认为实际利率与销售承诺不符,且利息偏高,质疑该贷款方式会产生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求退还定金。经多次斡旋协商,4S店同意退还8000元定金。
央广网记者从金女士准备购车的4S店获悉,目前该店有 “落地价比全款优惠” 的金融政策,也就是高利率、低首付的“高息高返”,同时该店销售还称,因为凯迪拉克有区域保护政策,每个城市的车价和贷款政策一致。
央广网记者还同时联系了广州、成都、杭州多个城市凯迪拉克经销商,销售称可以选择贷款,当记者询问为何贷款会比全款更优惠时,广州、成都销售人员并未解释,而是暗示,优惠价格可以到店进一步谈。
杭州某凯迪拉克4S店对记者表示,可以选择银行与厂家金融两种贷款方式,目前银行贷款利率较低,厂家金融可做低首付。
另一家位于杭州的凯迪拉克4S店销售人员则明确称,采用贷款方式可比全款低1万元,厂家有贴息,可以走“高息高返”,首付最低10%,厂家金融有多种方案。
低首付背后,“高息高返”风险重重
所谓“高息高返”,即用户以低首付、高利率、允许提前还款的方式购车,厂家通过贴息进一步降低总价的促销手段。之所以总价更低,是因为经销商为了卖车,把银行的返佣补贴到车价中,进一步降低总价。
央广网记者在某平台上注意到,一位广东消费者发布的凯迪拉克CT5车型试算表显示,消费者选择5年期贷款15万元的前提下,最终利息也达到3.75万元。同样,经销商承诺的1.95万元在车价中扣除。
以金女士准备购买的凯迪拉克CT5城市运动版为例,该款车型指导价29.99万元,终端“一口价”模式下售价21.59万元,采用“高息高返”经销商会进一步补贴2.2万元,价格降至19.37万元,相当于在“一口价”基础上再便宜2.2万元。
(央广网 摄)
当然,这只是在金女士在两年半的时间节点把剩余金额提前还清的前提下。如果金女士未能如期还款,剩下的两年半后利息仍有1万多元,同时,还有是否需要赔偿银行违约金等一系列不确定风险。
看似总价低、首付低的 “高息高返”,背后潜藏的未知问题,经销商往往不会提前告知消费者。
此前,央广网啄木鸟平台还曾接到奔驰品牌车主投诉,因其提前还款,经销商以“损失银行返点”为由向车主索要赔偿。
除了消费者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多,经销商利用银行贷款进行销售的方式,也带来一定程度金融风险。
有中部地区银行从业者对央广网记者表示,经销商采用“高息高返”政策,实际上是用银行资金打价格战,并将风险转嫁给银行,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高息’本身就是违规的。”该人士强调。
天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守宇算了一笔账:“‘高息高返’模式下,银行5年期的车贷利息收入大约是25%,给经销商的返佣一般在10%—15% 左右,如果客户两年内就还清贷款,银行其实亏损约5%左右。”
“如果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提前还款,银行的利息收入则无法覆盖返佣成本,如果消费者还不起,则容易形成坏账,银行风险加大。”姚守宇告诉央广网记者。
然而,在返佣的刺激下,经销商对“高息高返”的依赖度颇高。
投诉增多、监管加码,“高息高返” 被叫停
看似价格更实惠的“高息高返”自1月起逐步受到严管。
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率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推进汽车贷款业务 “高息高返” 整改,对照行业自律要求全面清理存量业务。
进入5月,四川、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动员会员单位签署关于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自律公约,并明确提到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优化与汽车经销商合作模式,降低对客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6月,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的银行也已经陆续停止与汽车经销商的 “高息高返” 合作模式。
“‘高息高返’实际上在损害消费者权益。”姚守宇对央广网记者表示,“‘高息高返’的高额利息,相当于‘羊毛出在羊身上’,大部分成本仍由消费者承担。”
因“高息高返”的金融投诉也在增多。“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迫承担了贷款价格不透明、利率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引发消费者不满。”姚守宇进一步解释。
7月以来,央广网记者也从部分宝马、奥迪经销商处了解到,目前其银行“高息高返”已全部停止,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可以选择银行的“低息低返”,同时价格相比于“高息高返”时期有所回调。
“很多豪华品牌终端促销形式依赖‘高息高返’,主销车型都降至历史新低。”此前,有经销商集团管理者告诉央广网记者,传统经销商大多采用“高息高返”模式,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降低首付和总价,这就是价格战的一种,他还表示,“经销商一旦沾上高息高返就很难退出。”
但“高息高返”本身并没有为经销商提升盈利。
上述经销商集团人士称,即便此前有银行贷款支撑降价,其所在集团自今年二季度车市价格战开始,部分豪华品牌已经出现巨额亏损,因厂家返利无法覆盖经销商的市场损失。
凯迪拉克如何在被叫停后继续推行?
当银行在政策引导下开始叫停“高息高返”后,这种模式却没有完全在汽车市场消失。
凯迪拉克便是其中之一。央广网记者与多地凯迪拉克4S店了解到,他们会借助厂家金融推行“高息高返”贷款政策。
厂家金融其实就是汽车品牌通过旗下设立的金融公司或合作金融机构,为消费者购买该品牌汽车提供的专属金融解决方案。
央广网记者查询发现,目前上汽通用旗下品牌主要通过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汽车金融相关服务。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业务为汽车金融服务,股东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财务责任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Financial Company, Inc、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持股20%。
而关于凯迪拉克“高息高返”政策是否来自上述金融公司,以及具体政策是什么,央广网记者联系了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随着银行主体退出‘高息高返’,车企控股的金融公司或者第三方金融公司陆续进入,车企降价的竞争可能从与银行合作演变为不同品牌之间金融贷业务的竞争,相当于关上了一扇窗,却卷到另外一扇窗上。”姚守宇告诉央广网记者,“经销商通过返佣补贴降低车价,形成恶性竞争,车价被持续压低,市场秩序被进一步破坏。这种恶性竞争,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内卷式的竞争。”
姚守宇分析,与银行相比,以厂家金融为主体的“高息高返”目前仍处于监管空白,这使得在银行“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后,厂家金融偷偷抢占市场。
“高息高返”也没止住凯迪拉克的销量下滑
既然依赖于“高息高返”并不能改善经销商盈利,那么,凯迪拉克为何还要在“高息高返”陆续被叫停的阶段,依然采用“高息高返”模式?
在姚守宇看来,经销商通过返佣补贴车价,降低车价吸引消费者购车,是一种扭曲的竞争方式。“经销商通过返佣来维持经营,并成为其获取利润的来源,如果没有这部分返佣,经销商可能连成本都保不住。”姚守宇认为,“高息高返”事实上加剧了价格战,同时,经销商卖车不赚钱,主要依赖返佣补贴,严重地浪费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违背了正常的商业逻辑。
但消费者并没有因此选择凯迪拉克。
从2024年9月XT5上市开始,凯迪拉克就开始在终端推行“一口价”模式,但进入2025年,凯迪拉克销量大幅下滑的局面并未改善。
乘联会的零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凯迪拉克零售销量4.99万辆,同比下降19.5%,其中CT5销量占比最高,达到45.7%,接近一半的份额,但CT5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则超过33%,XT4上半年销量仅为3000多辆,同比下滑35%。
“一口价”没有提振凯迪拉克的燃油车市场,其新能源转型也未及预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其在新能源专属平台奥特能平台上打造的锐歌、傲歌等新能源车型上半年总销量不足千辆。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转型仍然落后于行业。一位熟悉上汽通用的业内人士向央广网记者反映,“基础技术不错,但在功能应用方面比较保守,没跟智能化相结合,也没有把新能源一些特点与营销结合起来。没有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这是最大问题。”
下滑之下,凯迪拉克今年上半年已经跌出豪华品牌销量前十,被一度在其身后的阿维塔超过,曾与凯迪拉克不相上下的沃尔沃,今年上半年销量超出其2万多辆。
受此凯迪拉克糟糕的市场表现影响,上汽通用依然处于下滑通道,上半年累计销零售量同比下滑了8.8%。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通用别克品牌还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品牌至镜,并采用奥特能2.0平台、智能大健康座舱、L2城区辅助驾驶,并搭载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进行了全副武装,其中至镜L7号称“30万级新能源智能豪华轿车”。这一系列动作与豪华定位也将问题抛给了凯迪拉克,如何与至镜形成定位区隔?是否意味着战略地位的下滑?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