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山区,既有自治区首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也有野驰·溪悦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等特色文旅项目,还培育了“红山优品”“红山优品+”等优质公共品牌。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坚决推动五大任务高质高效落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擦亮生态底色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盛夏的红山,绿意盎然;英金河、锡伯河等河流水系,碧波环绕;街路、广场花香四溢,晴翠满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红山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污染防治强度、人居环境美度、绿色转型速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今年上半年,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率达95%、辖区断面水质均高于目标水质、土壤质量稳定向好。
秉持“绿意盎然、水润民心、人本之城”理念,红山区全方位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深入开展农业、工业、城镇领域节水,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全力推动生态价值转换,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菌、林药等特色产业,累计种植林药405亩;打造高质量生态旅游产品,持续推进野驰·溪悦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依托文旅资源开展“歌游内蒙古·龙乡赤峰行”“春风作序春季露营季”等特色活动;全面建设美丽城乡,督导各镇街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今后,红山区将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巩固拓展既有工作成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严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实举措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大力度促进全面绿色转型,以更前瞻思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等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赤峰市红山后英金河段水域焕发新的生机(卢军 摄)
深耕社会治理结出平安硕果
今年上半年,红山区公安分局桥北派出所作为全国“枫桥式派出所”典型代表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安“枫警”线》系列主题报道,拍摄的《追踪“迷彩鞋”》中,民警、辅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真心真情打造出一道靓丽平安“枫警”线。
近年来,红山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目标,抢抓机遇、拉高标杆、顶格推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攻坚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据了解,红山区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今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1082件,化解1042件,化解率96%。持续加强阵地建设,区、镇街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率100%,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583件,化解572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红山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8+N”工作模式,累计培育特色示范点位36个,打造精品示范点位17个,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路线5条。139所区属学校全部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评估验收达标率100%。扩大宣教覆盖面,累计发布各类信息430条,形成“报、网、微、端、屏”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矩阵,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红山区全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民生基本保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反诈民警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红山区公安分局桥北派出所 供图)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走进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进行着新型固体热储能设备的焊接工作,这些设备零件和框架整齐陈列在车间内,等待安装完成后就可以验收发货。正在建设的就是梅捷的零碳工厂,据估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燃煤量约13万吨,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过亿千瓦时,在节能减排、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有显著成效。
红山区聚焦能源供应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供给韧性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一路逐“绿”前行、向“新”出发,努力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
目前,红山区已推动红山产业园风储绿电项目18台风机并网试运行;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2541万元,现已完成建设杆塔871基,架设导线29.4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29台;推进中心城区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建设项目6个;梅捷零碳工厂建设、京能超低排放改造和工业蒸汽增容改造等一批绿色低碳项目将在年内完成。
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冯洋 摄)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特色产业园内,晶莹剔透的葡萄、圆润饱满的西瓜缀满枝头田间;设施农业园里,智能控制一键启动;农产品加工车间内,一台台机器满负荷运转……处处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景象。
红山区秉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农业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持续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健全农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目前,已完成设施农业新建与改造23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3.6万亩,种植节水作物800亩;粮食播种面积达26.3万亩,肉类产量2800吨,奶类产量2500吨,为区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山区正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持续发力,有序推进食乐康、牧乡春、川好、迪娜4家企业搬迁项目,其中内蒙古食乐康食品有限公司获评自治区2024年度预制菜“线上销售优秀企业”。目前,全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
除此之外,在品牌化建设上也颇有成效,成功注册“红山优品”“红山优品+”“红山臻品”“红山好礼”系列图形及文字商标共36枚,赤峰制药、内蒙古川好调味品等14家企业获得“红山优品”系列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授权。
彰显窗口作用焕发开放活力
红山区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岸最近的区域之一,更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关键承载地。这里坐拥自治区首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无水陆港”,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在此常态化驰骋,织就通达内外的物流网络。
在一组组跃动的数据中,就能清晰看见活力奔涌的红山区,正以稳健步履,在向北开放的壮阔长卷上,落下笔墨遒劲的深刻注脚。
——外贸通道持续畅通,产业规模逐步扩大。1-6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7.84亿元,同比增长28.48%。其中,进口总额完成83.05亿元,同比增长30.32%。
——保税中心规模持续扩大。1-6月,实现进出口总额8.93亿元,同比增长112.8%。在全国85家保税物流中心排名第26位,自治区5家B型保税中心中排名第一。
——跨境电商交易增长迅速。截至6月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3.6万单,贸易额达2.24亿元,同比增长61.8%。
——网络货运产业健康发展。网络货运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42家,注册货运车辆5.5万辆,成交业务62万单,货运吞吐量2675万吨,实现营业额11.3亿元。
——多式集运体系更加完善。不断扩大公转铁国际货运班列成果,共运送标准集装箱1612个,货重2.7万吨,货值1.8亿元。通过TIR国际公路货运专线开展出口业务75批次,总额9439万元。
——招商力度持续增强,外资利用实现突破。截至目前,全区落地招商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68.18亿元,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招商到位资金22.07亿元。年初以来,新增乾茗、镒润斯、乐际外贸进出口企业3家,协助博瑞钒钛新材料公司完成外资注入,实现我区使用外资额零突破。
赤峰保税物流中心(林吾达 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面向未来,红山区将鼓足干劲、奋勇争先,在落实五大任务中找准角色定位,坚持一个标准、一抓到底、一体落实,全力推动探索有创新、实践有特色、工作有成效,用实际行动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刘宇)

关注精彩内容